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正是全国人民举家团圆的时刻。可是,有一个人,他没能陪伴在家人的身边,而是坚守在鲁甸地震灾区,他就是——中国疾控中心鲁甸地震第四批救灾防病工作队队长改水中心张荣研究员。他说,国家同样是家,是养育他们的大“家”,为了云南,为了灾区人民,一切都是值得的。
2014年9月7日,中秋节的前一天,第四批救灾防病工作队队长张荣同志奔赴云南鲁甸灾区开展救灾防病工作。十天的现场工作,他 “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救灾工作中,为灾区的防疫工作和灾后重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爱在先,解决灾区实际问题
灾区的工作是不分昼夜的,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当张荣队长接到指挥部要求尽快完成《驻点卫生防疫情况督查工作方案》的命令时,挑灯夜战,连夜梳理和分析了驻点卫生防病工作的核心任务和职责,圆满地完成了工作方案。
在灾区,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11路”。为了有效地落实开学后的各项卫生防病措施,他又不辞劳苦,徒步前往刚刚搭建完成的龙头山镇板房学校,对学校的卫生设施、卫生防疫工作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尽管震后的鲁甸,余震不断、次生灾害时有发生,但张荣队长不惧艰险,带领队员穿过随时可能塌方、落石的曲折山路,先后走访了受灾较重的苞谷脑乡下大坪、红旗社区等4个临时安置点和2所小学,详细了解了灾民安置状况、卫生防疫状况和卫生需求等,为临时安置点和学校如何进行防病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集思广益,发挥优势科学防病
同时,作为专家组的一员,张荣队长还承担着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手册,指导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科学地开展具体工作的任务。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他协助指挥部完成了《地震灾区乡村医生卫生防病工作手册(试行)》、《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全覆盖检查方案》、《包保干部卫生防疫工作要点和基本知识》等多份重要材料。同时,在前期工作队原有工作基础上,又组织队内其他领域专家修改完善了《灾后乡镇医生卫生防病工作手册》,作为灾区乡村医生的培训手册之一。这些工作从科学、专业的角度保障了灾后卫生防病工作顺利开展。
而身为国内水卫生领域的知名专家,张荣队长一直把切实解决灾区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工作要求。抵达灾区后,他了解到灾区前期水质合格率较低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地查看了龙头山镇灾后新建的水厂,研究了灾区前期水质检测报告,结合水厂的水源地、水质生产流程和工艺等情况,分析出前期水质合格率较低的原因。然后依靠自身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共同讨论并最终解决了问题。同时,还指导水厂工作人员灾后应该如何加强饮用水安全生产,大大提高了水质合格率,为确保龙头山镇水质安全的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鲁甸地震第四批救灾防病工作队在张荣队长的带领下,不仅把专业知识带给了灾区,同时也把他们的爱留在了灾区。